Home LGBT+大小事 《穆克斯 Finlandia》看見二元之外的存在

《穆克斯 Finlandia》看見二元之外的存在

by Attaboy Deven

透過大螢幕呈現性/別的多元樣貌,始終是一件非常有魅力的事。很榮幸有機會參加今年酷兒影展《穆克斯 Finlandia》的特映會,這部片出乎我意料地讓人意猶未盡,甚至成為我最愛的跨性別電影之一。

雖然嚴格來說「Muxe」不算是跨性別,他們有自己的認同、文化,但背後的故事總能在在勾起幾分共鳴。透過第三人稱的視角細說這個族群的美麗與哀愁,加上拉美電影色彩鮮明的魔幻寫實風格,清晰地勾勒出多元性別者的心情處境,無疑是近年跨性別題材作品中的佳作。


墨西哥的第三種性別 – Muxe

在昏黃的街燈下,一群帶有柔美外表的 Muxes 伴著音樂載歌載舞,一手拿著鮮花,一手攥著酒瓶子,跟隨遊行隊伍在大街上縱情喝酒跳舞放聲大笑。

這是每年11月在墨西哥南部瓦哈卡州(Oaxaca)的小鎮胡奇坦(Juchitán de Zaragoza)所舉辦的慶典(Vela de Las Intrepidas),這個充滿歡笑的節慶就是在慶祝 Muxe 這個美好的存在。

隊伍裡有的人身著大塊圖案的花衫,有的鍾情變裝皇后服飾或西式連身長裙,也有的選擇男性服裝,只是帶妝或塗上指甲油表示自己的身分認同。

無論哪種裝扮,這些生為男性但有著不同於典型男生行為、想法的人,在薩波特克文化中稱之為 Muxe 。他們沒有一定的形象特徵,也不是所有的 Muxe 都是跨性別者,更不是同性戀或任何已知可以簡單描述的狀態,Muxe 就是 Muxe,不是男人也不是女人。

若從西方文化的視角去理解「男扮女裝者」、「 男跨女的變性者」、「 (女性化) 的男同性戀」,只要身份特徵明顯就都可以被包含在「Muxe」的範疇之中。

Muxes at work: between community belonging and heteronormativity in the workplace

Muxe 的美麗與哀愁

傳說胡奇坦的守護神有三個袋子,一個裝著雌性種子,一個裝著雄性種子,另外一個則混合兩種種子。到胡奇坦時第三個袋子裂了縫,種子撒在這片土地上,因此誕生美麗的 Muxe。

瓦哈卡的崎嶇地形成了文化的堡壘,阻隔民族間的交流也抵擋外來文化的侵襲,因此保留了為數眾多的原民族群。他們各自擁有不同的習俗、語言、傳統,著名的薩波特克文明(起源比馬雅古文明更早,估計高峰期人口達二萬五千人)就集中於此。

這裡的女性地位較高,掌管家庭的財政事務,也參與社會經濟活動,相較負責捕獵農耕的男性(生產者)有更高的權力地位。薩波特克近乎「母系社會」的風俗民情,造就了 Muxe 獨特的面貌,也提供他們更自在的生活空間。

在薩波特克語言中沒有性別的差異,詞性沒有陰陽,代名詞也沒有他/她之分,他們用「la-ave」一詞描述人,無論其性別身份如何。直到西班牙語中的 Él/Ella 出現,關於性別的二元劃分,才逐漸變得明確且強勢。

在胡奇坦,每個人都有一個關於 Muxe 的故事,Muxe 是我們生活的一部分。

關於 Muxe 的起源眾說紛紜,傳說是受古代雌雄同體的神和祭司形象影響,也有一派認為與家中沒有女兒有關,因為一個家若無女子的話,在社經地位、家務處理上都會產生問題,因而鼓勵孩子成為 Muxe 持家。

然而現今墨西哥社會似乎對於這些傳統文化並不買單。 2020 年,墨西哥至少有 79 名 LGBTQ+ 族群人士被殺害,大約每個月有 6.5 人遇害,其中一半以上是跨性別女性,大約四分之一是同性戀男性

對於這些原民文化來說,父權主義、性別二元框架、對LGBTQ+族群的仇恨,皆是殖民下的產物。時至今日,只剩下胡奇坦小鎮仍保有少數的 Muxes ,他們的存在是對於性/別多元性的證明,也似諷刺著越活越倒退的現代「文明」社會。

在文化衝擊下,受強勢的異性戀、二元性別霸權影響,即使是在瓦哈卡地區,也有許多反對 Muxe 的聲浪,電影《穆克斯 Finlandia》就透過四個鮮明的人物故事,娓娓道出他們的身分處境。


潔白卻冷冽的夢想之境

電影開頭,斷垣殘壁中殘弱的氣息,用他這一生最引以為傲的裝扮走完最後一程。在地震過後被尋獲的第一具屍體德利里奧(Delirio)帶著身為 Muxe 的驕傲與哀愁,長眠在這片奮鬥數十年的土地上。

德利里奧是當地 Muxes 的精神領袖,就像大家族裡的母親一般,照料著和他一樣迷惘的靈魂,也是一位導師,帶領年輕的 Muxes 在這個對多元性別不友善的社會中,找到屬於自己的位置。

電影背景在墨西哥的小鎮,高照的豔陽與小人物眼中的光火,刻畫出形象鮮明卻躁動不安的主角性格。場景大量使用自然光,日光、燭光、遊行街上奪目的彩光,明暗之間更如實地描繪出故事輪廓,彷彿正活現於觀眾眼前。

然而燠熱的小鎮故事中,卻穿插了為數頗多的針葉林雪景,虛實交錯的夢境與現實,道出 Muxe 的渴望與失落。另一方面也呼應片名 Finlandia(芬蘭),芬蘭正是劇情中德利里奧心上人的所在之處,他只能透過每月一封的書信,遙想隔海相望的夢想之地。

就像代表著這群 Muxes 共同的理想是多麼地遙不可及,那個平等、包容的社會,只能深鎖在一封又封的信中。幸運的話,當你從教堂的穹頂望去,也許能看見芬蘭的那片美景。

大石之下的潰堤與和解

阿瑪蘭塔(Amaranta)是一位看似憤世嫉俗的 Muxe,周旋於各個有婦之夫之間,尋求的始終不是歸屬,而是救贖。他對人、對愛的漫不經心,是他用來哀悼自己的方式。

失聰及酗酒的父親,將阿瑪蘭塔不停推向仇恨的深淵,長年下來受(性)暴力、言語和精神上的虐待,似乎只有在德利里奧的庇護所才能獲得喘息的機會,然而 Muxe 的身分卻又讓他一次又一次地碎裂。

直到遇見前來瓦哈卡盜取當地傳統服飾風格的設計師瑪塔(Marta),兩人攙扶彼此千瘡百孔的靈魂,踏上尋找答案的旅程。也許他們從來不知道要找的是什麼,但在最後,來到巨大石牆之下,超載的渾沌失意瞬間傾洩而出,一口氣倒光了所有糾結的思緒,人生終得以重新開始。

而劇中最後一位主角馬里亞諾(Mariano)則是最年輕的 Muxe,就像枝頭高歌的鳥兒,趾高氣昂地睥睨著這個世界的人事物,然我們終究不會知道他唱的是歡快的曲目,還是首悲歌呢。

正值探索年紀的馬里亞諾,對於身分認同、家庭關係抱持著好奇卻又害怕受傷的心,小心翼翼地蛻下一個又一個的謊言。那晚他帶著滿臉的鮮血哭著問德利里奧「你何時開始覺得自己是 Muxe?」

我從不這樣想。因為我生來就是 Muxe

地震是地球擺脫桎梏的方式

電影最後又回到開頭的地震場景,每位主角用各自不同的方式道別,相同的是他們哀痛的靈魂,用生命最後那一絲孱弱的微光,在這個世界留下一點足跡。

Muxe 存在過,未來也會一直存在,他們是煙硝四起的文明社會中,最古老、最純粹、也最獨一無二的守護神,保護了每個備受歧視和排擠的少數族群,也為世上許多性/別少數者,指引一盞明燈。

瓦哈卡地區在2017年9月7日遭遇了墨西哥百年來最強的地震,其中胡奇坦小鎮死傷最為嚴重。災難中許多 Muxes 一肩扛下恢復家園的責任,他們有男性的生理優勢,所以被派去搬瓦礫、大體;也因為他們有女性的外表,所以要負責煮飯照顧災民。

電影奠基在這個真實事件上,用地震帶出 Muxe 在當地面臨的不公不義,也暗喻這個社會的裂縫,藉此釋放、爆發。

人們的恐懼、秘密,Muxe 的挫折、失意,隨著斷垣殘壁一同碎裂,透過飛揚的塵土和絕望的哭喊聲,散亂在小鎮的空氣中。豔陽依舊高照,讓人窒息的熱氣,殘酷地把每個人的心融出一個大洞。

地震是地球擺脫桎梏的方式 ,而我們 Muxes 也是如此。


細膩高明的聲音和鏡頭語言

電影中近乎八成的近景、特寫鏡頭,讓人看得快喘不過氣來。你永遠無法看見整個場景/事件的全貌,壓住胸口的都是那些憂鬱、墮落的臉孔,還有種種無以名狀的情緒。

有趣的是,在 Muxe 的平靜之地「大石」之下,和教堂中耶穌像之下,這兩個地方直接跳到大遠景,凸顯出無論是 Muxe 還是一般人,我們都一樣渺小,只是這個諾大的宇宙中,微不足道的小沙粒,沒有誰的生命更為重要。

顏色的使用上大膽鮮明,運用了許多 Muxe 傳統服飾的色塊,將其布置於自然光之下,於不同場景中隱喻主角心境的轉換,也如實呈現出他們獨特的創作與美感。

除了影像之外,聲音的處理是最讓我驚豔的地方。大量特寫各種環境音,川流不息的街聲、熙來攘往的市場叫賣聲、貝殼裡低鳴的海浪聲、殘燭上微弱光火燃燒殆盡的聲音…

時而連綿疊錯,時而一枝獨秀,透過聲音多變的組合,映照出角色當下的情緒想法,也為每個故事鋪墊出詩意和厚度。

此外瓦哈卡的作曲家兼歌手 Nathanael Lorenzo Hernández 為了這部電影量身打造主題曲《La Chula》,描寫出 Muxe 身上的璀璨光芒,和對他們的欽佩與尊重,同時帶出對父權主義、性別暴力的批判,期盼透過電影和音樂,讓這個世界學習寬容、學習理解所有的不一樣。


多元性別的未竟之路

整部片沒有過多驚心動魄的場景或橋段,取而代之的是直闖人心的平凡故事,正是因為如此地平凡,就像曾發生在你我身上那樣簡單、粗暴,才讓人不自覺潸然淚下。

這是導演的第一部劇情片,前幾作紀錄片的韻味也能從中略窺一二,在小鎮風情的刻畫上精心卻不刻意,接近紀錄片形式的呈現手法,揉稔了藝術與紀實的平衡,讓人深陷故事其中時也能為美所感動。

而拉美電影經典的魔幻寫實風格也沒缺席,巧妙地串連了西班牙與墨西哥兩地,真實世界講述時尚圈偷竊原民設計的醜陋惡行,另一面則呈現出對於文化豪奪巧取的莫可奈何。

這不是一部可以給你任何解答的電影,甚至看完之後也找不著可以控訴的對象,只留下心底翻騰的浪,捲起塵封已久的不安與焦慮。

帶著搖搖欲墜的心,再次細細咀嚼跨旅程這一路走來的風景,也許此處仍是未竟之路,至少還有彼此,還有許多一起努力的人們,攜手前行,向陽而生。

就像那些 Muxes 一樣,努力反對殖民文化強加的異性戀標準,儘管對墨西哥社會來說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,磕磕撞撞,仍繼續掙脫性別二元框架,積極爭取多元性/別存在的可能性。

Muxe 所代表的多元化性別觀念,為當地千百年來,每一個對其生理性別或性取向感到徬徨的人,指引了一個方向、提供了一個解答,更維繫了一份尊重。

Chinchen.h/一個人的世界拼圖。《墨西哥獨特的「第三性」Muxe 文化:不是同性戀、不是跨性別、不是變裝癖,而是⋯⋯

You may also like